第一站,“尋訪”了講規則、守規矩的貴州黎平肇興侗寨。肇興侗寨,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肇興侗寨以鼓樓群最為著名,是集會議事的要地,許多規矩都是在鼓樓制定出來。肇興不僅是鼓樓之鄉,而且是歌舞之鄉。人們用歌詞立規矩,通過唱歌化解家庭矛盾,促使家庭和諧,鄰里和睦。他們還用草標立規矩,野外的物品如柴草、行李等,若放置有草標,則表明該物品已有歸屬,不得動用等。草標文化的內涵為一種原始古樸的道德規范,社會成員自覺遵守,是信義與禮節的體現。
第二站,“尋訪”了代代向學的蘇州東山陸巷古村。陸巷古村,背山面湖,東邊是莫厘峰,南邊是碧螺峰,西邊是太湖,南宋時漸成村落,古往今來,這個小山村先后走出過46位舉人,41位進士和兩位狀元,近代從陸巷村走出去的院士與教授已達60多位,這在中國的村落當中是極為罕見的,所以這里也被譽為“宰相故里”、“進士教授之村”。這些都得益于古村里一直流傳著的“以學立業,崇文重教”之風。
從經典中汲取思想精髓,從講述中培育、弘揚道德正能量。通過講述鄉土故事,尋找傳統文化基因,通過傳承千百年的村規民約、家風祖訓,找尋、探索民族文化的精髓,深入挖掘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