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省科技廳組織召開了江蘇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技術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這次會議是繼平臺理事會成立大會以后的又一次重要會議,標志著平臺的技術咨詢機構正式誕生,平臺初步形成了決策民主、管理科學的社會化管理體制。會議由平臺理事會副理事長、省科技廳王秦副廳長主持,來自中國農科院、中國林科院、中國水科院、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等省內外15家科研院所的26位專家和代表出席了會議。
省科技廳條件處羅揚副處長宣讀了省科技廳《關于成立江蘇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技術委員會的函》,省科技廳王秦副廳長向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劉旭等23名專家頒發了聘書。會議聽取了平臺理事會辦公室主任、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所長王才林研究員關于平臺建設工作進展情況與下一階段工作計劃的匯報。王才林在匯報中指出,兩年多來,在省科技廳和各理事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平臺建設工作取得了較快的進展。平臺建設依托單位在對我省農業種質資源現狀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制定了“江蘇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總體建設方案”和“江蘇省農業種質資源信息共享服務系統建設方案”,啟動建設了江蘇省農業種質資源中期庫和信息共享服務系統,初步建立了江蘇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建設的組織和管理體系。2006年,平臺以農業種質資源中期庫和農業種質資源信息共享服務體系建設為契機,建立平臺內部績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平臺服務系統,以促進平臺良性發展。
隨后,與會專家審議了“平臺種質資源庫(圃)認定辦法”和“平臺種質資源庫(圃)績效考核評價辦法”;并對平臺的建設和發展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平臺兩年來在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共享服務系統建設和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一致認為平臺通過整理整合現有種質資源、實現社會共享、逐步完善種質資源保存體系、提高種質資源的保護力度對于提升我省農業科技水平、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與會專家希望平臺加強具有地方特色和重要利用價值的種質資源的保護力度,重視種質資源的遺傳評價與創新,建立健全考核評價和共享服務機制。同時,擴大對外合作和聯系,實現平臺與其他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的接軌,引進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實現平臺與國家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平臺的并軌。
省科技廳王秦副廳長在會議總結時指出,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是落實全國和我省科技大會精神,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省份的重大舉措。平臺要充分發揮已有種質資源庫(圃)的作用,強化共建共享、績效考核等運行機制的建設,推進平臺的社會化管理,促進平臺的開放服務和健康發展。最后,他希望各位專家遵守客觀公正的原則,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對平臺建設中的重大技術問題,積極主動地組織研究,提出咨詢意見和解決方案;同時也希望平臺理事會辦公室能夠虛心聽取專家建議,建立相對穩定的聯絡和匯報機制,營造良好的咨詢環境,保證專家提出的良好建議能夠最大程度地得到體現。